【绿色农业报道】张华荣: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 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2-10-06

近日,2022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落幕。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华荣在发言中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发展情况,并就如何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发表了讲话。

张华荣从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发展取得的成效、发展绿色有机和地标农产品的意义和作用、促进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生产,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并指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守护绿色“底色”,助推农业绿色化发展。绿色是农业的底色、本色,高质量发展要求“绿色”成为农业发展的普遍形态。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既体现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成果。从诞生之初就高举绿色发展的大旗,作为核心理念贯穿在制度、标准、生产全过程,形成鲜明的特色,引领农业发展潮流。一方面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倡导减量化生产,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控替代化学农药使用,注重产地环境监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力地促进了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清洁化、投入品使用减量化、生态循环资源化。另一方面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变。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有机地标发展坚持优质生态环境和品牌效益互推互进、良性发展的模式,促进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挥“点绿成金”效应,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二是提高优质“成色”,助推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食品标准是由农业农村部批准并发布,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整体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既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产品优质、营养和生态环境保护,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目前绿色食品有效使用的标准已到142项,生产操作规程243项。绿色有机地标构建了“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志管理”全程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始终坚持把质量摆在首位,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把好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关口,落实证后监管制度,强化淘汰退出机制。通过“产”“管”结合,质量保障和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可靠,又提升了产品品质,形成了“生产向绿、品种向好、品质向优”的良性发展局面,减少“大路货”生产,推动农产品优质优价,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三是增加特色“本色”,助推农业差异化竞争。物以稀为贵。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要求。发展特色农业,要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的产业,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突出高端品质和营养功能;有机农产品聚焦生态、环保,满足市场差异化、细分化的消费需求;地理标志农产品突出品质风味特色与地域文化特点,留得住“乡味、乡思、乡愁”。绿色有机地标工作通过发挥各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组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营销,紧跟市场需求导向,改变同质化现象,增强了产品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提升了农产品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厚实品牌“金色”,助推农业品牌化营销。走在品牌路上,农业大有希望。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供给结构、增加市场竞争力,必须创品牌、用品牌、护品牌,把农业品牌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品牌是信誉的凝结。绿色有机地标是知名的农产品公共品牌,也是知名的农业服务品牌,在提升产品优质营养品质、增加品牌信誉、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和强化品牌法律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打造,绿色有机地标已成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主导品牌。特别是绿色食品是我国第一件证明商标,具有专有性、排他性,标志依法授权使用,企业认证的产品在市场流通销售依法得到保护。通过绿色有机地标认证登记,把打造各地农业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区域品牌与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公共品牌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生产主体可以获得“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叠加效应,厚实品牌“金色”,提高品牌含金量,分享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品牌的收益和红利。


分享